化工板块持续推进顶替进口产品工作,2017年三大合成材料顶替进口产品21万吨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
记者从化工事业部获悉,近年来,化工板块坚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要抓手,持续推进顶替进口产品工作,2017年三大合成材料顶替进口产品21万吨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其中,合成树脂产品完成17万吨,合成纤维产品2.3万吨,合成橡胶产品2.2万吨。
顶替进口工作一直是化工板块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。早在2015年8月,化工销售启动对五大合成树脂进口产品结构分析工作,组织产销研团队重点攻关。2016年,由化工事业部组织专家共同研讨,确立“十三五”期间合成树脂产品顶替项目39个、牌号51个、顶替总量达80万吨的目标。在此基础上,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顶替进口工作被纳入产品结构调整统筹调控,确立了以顶替进口为目标的“巩固基础、提升优势、瞄准高端”的指导思想。多年来,三大合成材料顶替进口持续稳步推进,取得显著成效。
合成树脂方面,聚烯烃产品顶替进口是化工板块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,每年的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均围绕顶替进口工作有针对性地推进。2016年,33个项目制定工业试生产方案,并实现工业试生产。同年,三元共聚聚丙烯薄膜、透明抗冲聚丙烯、快速成型透明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烃产品顶替进口产品20.5万吨。
2017年,延续顶替项目32个,新增顶替项目16个,对应顶替78个进口牌号,全年43个项目实现工业化排产,工业化排产率达到90%,实现年度产业化顶替增量17万吨。其中,镇海低气味高结晶聚丙烯、齐鲁易加工PERT管材料、茂名无规薄壁注塑聚丙烯等多种产品均实现规模化量产,其中燕山三元无规聚丙烯系列产品总量达到11万吨,占领市场绝对较大份额,是顶替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品种。
合成纤维方面,2016年的主要顶替进口产品目标是有光缝纫线、腈纶产品和PVA悬浮分散剂三个品种。同年,仪征化纤0.8D有光缝纫线进行了工业化生产,成功替代日本东丽同类产品,当年销售640吨;上海石化成功开发抗起球和扁平腈纶产品,实现对日本、韩国、德国等进口产品的顶替,当年销售5671吨;川维开发的PVA悬浮分散剂,顶替日本、英国等国公司进口产品,当年销售600吨;川维低温水溶维纶成功顶替日本可乐丽进口产品,当年销售700吨。
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、原液着色纤维等系列、低黏度PVA、高洁净高弹PBT等功能性纤维材料是2017年的顶替重点。一年中,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料销量2200吨,高附加值腈纶产品销量8000吨,低黏度PVA产品销量5500吨,聚酯光学膜切片销量3000吨,高洁净和高弹PBT产品销量2100吨,高端缝纫线型涤纶短纤维及细旦中空纤维销量2000吨。
合成橡胶方面,环保SBS和脱盐SEBS产品是替代进口产品的主攻目标。在各企业共同努力下,截至目前,茂名石化已经实现SBS产品全部环保化升级;巴陵环保SBS产品比例逐年提高,巴陵1号SEBS装置完成脱盐化改造,全部为高品质的脱盐产品,在有效顶替进口的同时,成为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的重要产品,全年出口SEBS产品6364吨。
“下一步,化工板块将继续加强对进口高性能、高附加值产品类别和数量的分析,找准方向和突破口,产销研用结合推进顶替进口。2018年计划合成树脂顶替进口产品16万吨,合成纤维顶替进口产品两万吨,合成橡胶顶替进口产品两万吨,三大合成材料整体顶替进口合计20万吨。”化工事业部负责人介绍。